星期四, 8月 27, 2009

Book jacket


我今天又到愛極了的旺角吉之島十元市場閒逛,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對產品設計的誠意和細心,雖然不少貨品只售十元,但品質、設計也不賴,十元就能買下人家的心血,已很物超所值,何況有時遇上人家生活智慧的小發明,亦是一種小樂趣。

逛着、逛着,我看到一個有趣的名字"Book jacket",恕我英文程度低,我是首次看到這個名詞,第一時間就想到寵物有衣物,現在連書本也有,真有趣。更不得了的就是這些Book jacket是以碎花布製成,充滿我近年迷上的田園風味,雖然不知我有沒有書本的大小適合穿上這款jacket,但我已忍不住買下兩個,才二十塊錢而已。

回到家,我就立即在網上搜尋Book jacket的意思,原來中文解作「護封」,這就令我想起以前經常使用的包書膠紙。可是,現在已越來越少同學使用了包書膠紙,可能是因為現在的書本印刷得很精美,不太容易皺摺損毀,不過同學們就少了一份包書的樂趣。還記得小時候,我每次收到了新課本,就急不及待要把它們寫上名字和包好,我還自創一種包書法,就是在封面的內頁摺出一個小膠袋,方便插入通告、紙張。每次把書包好後,我總是感到很滿足,因為我已把它們私有化,跟同學的不再相同了。

新學期快到了,我想同學們已為開學作好準備,我最希望同學們別忘把自己的課本私有化,我真不想又在剛開學時,在課室裏找了好幾本一模一樣而沒有名字的課本,到時我又要化身成為偵探和筆跡鑑定專家(我想我應該快快學會套指模),為那些可憐的課本找回冒失的主人,不然老師會把書捐到四川去,為它們找個好主人(這是我們近年常說的話,現在應改為「捐到小林村去」)。

星期三, 8月 19, 2009

堅守

由於豬流感,我們的暑假意外地長了,雖然比起同學生差不多三個月的暑假少了三份之二,但也是一個能讓我好好「充電」的悠長假期。

時間多了,我早知自己會變得散漫,幸好我仍記得課本上曾説「一日不做事,一日不吃飯」,每天找點事情幹幹,才不會使自己內疚。於是,我就把工作分割,然後分期付款,每天完成一項。每天工作都不超過三十分鐘,之後就做自己喜歡的事。因為沒有苦,哪有甜呢?

雖然我有堅持這個工作計劃(當然也有偶爾放縱一下),但我仍覺得自己很懶惰,因為我身旁那位張老師實在太太太......太勤奮了。除了一些家庭活動日子外,他不時在書房裏工作,三、五、七天就回校一趟,處理事情。最近,他更早早起床,為的就是多騰時間看看書,進修一下。他就像「鐵人」一樣,每天都沒有停下來。

我也曾埋怨他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,妒忌工作佔據了他的腦袋,怪責他不讓自己好好休息,擔心他的健康及精神。可時再細想,他已為家庭、工作付出了很多,已很辛苦,我又怎能這樣不體恤他,使他孤獨一人面對壓力呢?

或許這個假期的意義,就是給我們學習如何堅守,堅守自己的工作,堅守自己的家庭,堅守自己的伴侶。

星期五, 8月 07, 2009

條條大路通羅馬


在偶然的機會下,看到了以下的報導:

八月艷陽天,潘威當了學界紅人。

香港出發,踩單車到羅馬。
他叫這個計畫「條條大路通羅馬」,一萬六千里路橫跨中國、哈薩克、俄羅斯、拉脫維亞、立陶宛、波蘭、德國、奧地利及終點意大利共十個國家,預算一天踩一百公里(相等於由大圍到大尾篤來回兩次的路程),目標一百六十天完成。

七月二十五日,潘媽媽、哥哥,數名好友一行七人送行。
一上車,鼻子一酸,淚水就在眼眶內打轉。因為接下來的日子,就只有單車作伴。

二十五歲,再不是學生,特意辭掉工作,放一個悠長假期,完成這次創舉。「我想趁年輕做一些可以講一世的事。」他的人生,一直淡如開水。

父母做貿易生意,中學讀伊利沙伯, 05年中大地理系畢業後便投身社會,當機場地勤人員,負責資料分析及項目管理。日復日處理一堆又一堆滯留個案,過境阿伯撒尿,也得幫手洗屁股。

「每日坐巴士返機場,我常常問自己:就這樣過一生嗎?為何重複做着一些沒完沒了的事。」每年升職一級,但三年來面對的人和事,都是一樣,前路茫茫。

想起小時候的勞力士 Explorer廣告,蘭洛夫•費安尼斯用三年時間由南向北橫跨地球。

「條條大路通羅馬,我不信人生就只是讀書工作買樓結婚生仔一條路走。」辭工,去羅馬,為 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籌款,「逼自己無退路。」沒有粗獷身型,沒踩過單車旅行,沒擁有過一部單車。

四出找贊助,連單車行老闆也質疑:「你知唔知十一月俄羅斯有幾凍?」「你一日踩過幾多公里?」「你咁樣點得 o架!」出發前兩個月他不停鍛鍊體能,每日至少踩兩小時單車,早上又去跑街,由住所土瓜灣落去九龍城,再上加多利山。

至截稿日,他踩到甘肅天水市的東岔鎮。「矢志不枉此生。」

(壹週刊 - 專題報導 06.08.2009 vol.1013)


看畢這篇報導,我第一個想法就是:我也想擁有他的勇氣及機遇。

每次看到別人的創舉,自己就暗生羨慕。因為我自小就受家人保護,爸媽常認為世途險惡,女孩子應多留在家中。結果,我就做甚麼前都先考慮家人會否擔心,從不敢做一些家人反對的事。我是很感謝這種家庭教育,因為這能使我平平安安地成長,從沒誤入歧途。但就欠缺一些青少曾做而值得講一生的事(我最想的就是當背包客流浪異鄉),心裏總有點後悔。

時間過去了,現在我也成家立室,肩上負擔三個家庭,更不應為了自己而自私行事。為了填補心裡的這個坑洞,就唯有多支持其他年少的有志之士,給他們打打氣,寄望他們為自己完成創舉。

潘威的網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