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8月 15, 2008

《最後的演講》--讀後有感


看畢了《最後的演講》後,我由衷地欣賞蘭迪‧鮑許博士。

蘭迪‧鮑許博士以幽默的言行展開這最後的演講,他分享了自己的同年夢想,以及如何達到這些夢想,甚至怎樣幫助他人完成夢想。而他亦勇敢地告訴大家自己命不久矣,但他堅決地相信在世的時間長短並不重要,最重要是怎麼過自己的人生,並以四十七年的人生經驗作出闡述。雖然與大哲理相比較,他的論點似是很微小,但只要想想這些話來自一個將不久於世的人,這是他留給世人的遺言,他的人生智慧,就感到這些分享定能讓我們對生命有更深的領悟。而他對生命積極的態度,令我十分感動。他在人生盡頭時沒自怨自艾,反而積極為家人計劃將來,並努力地生活,要為孩子留下一個又一個難忘的回憶寶箱。

蘭迪‧鮑許博士曾說他願意花掉餘下的時間和精力去籌辦這個演講,是因他想為年幼的子女留個紀念,但其實他亦同時為世人留下了重要的一課。

新鮮出爐的「娃娃」

來自台灣的大包裹
兩位新鮮出爐的「娃娃」
我與小花瓶
嘉祺與筆筒

經過打扮後,小花瓶與大哥(我數年前弄的的第一個陶瓷)一起合照


我們七月時在台北鶯歌學習拉坏,製成品經過上釉和入窯後,終於空運到港了!

由於陶瓷上釉和入窯後會出現不能預計的變化,所以出來的製成品可能與想像中的有所出入。嘉祺那個上釉後的效果很好,很有味道;而我那個......似是那些雜貨店十元三個的貨色,沒甚特別,不過在我眼中它是獨一無二的。為了讓它多添姿色,我就替它綁上蕾絲,感覺就像生了個不美的娃娃而特意為它努力裝扮呢。

交織點

阿偉、我、Candy和Pauline


昨天,我跟三位小學同學聚會,回家後想想我們這晚能共聚晚餐全因幾個交織點。

我們第一個交織點,就是在大家六歲那年成為了小學的同班同學。在六年的小學生涯裏,大家一起學習,一起玩耍,一起成長。但在畢業後,我們都升上不同的中學,而Candy更移居加拿大,漸漸地,我們就失去了聯絡。

我們第二個交織點,就是我和Candy在一個名叫「老友鬼鬼」的畢業生網站重遇,那年大概是我讀預科那年。由於Candy仍在外地,我們會以電郵聯絡,她回港時我們都會見面,出席的還有阿偉。

我們第三個交織點,就是我們加入了facebook的student group,並遇到Pauline,這促成了我們昨晚的聚會。雖然我們四個在畢業後十多年才再聚,但仍感到很親切,大家有談不盡的話題,就連小學時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,我們也未曾忘記。

這段友誼繼繼續續地維持二十多年,真的得來不易,我們日後定能努力地延續下去。